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菜吃太少!近6成年輕人有大腸瘜肉

台灣平均每37分鐘就新增1名大腸癌患者,高居所有癌症之冠,而台灣癌症基金會發現30至49歲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個案中,瘜肉發現率達59%。醫師表示,多吃肉、少吃菜是造成年輕人罹患腸道瘜肉的主要原因,呼籲民眾每日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多運動,才能遠離瘜肉和大腸癌的威脅。
年輕人飲食偏好肉類等高油脂食物,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且運動量少,導致瘜肉和大腸癌的發生有增加的趨勢。
年輕人飲食偏好肉類等高油脂食物,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且運動量少,導致瘜肉和大腸癌的發生有增加的趨勢。
腸道瘜肉年輕化 近5成恐惡化成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連續4年舉辦「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102)的報名民眾中,共有701人接受大腸鏡檢查,403位發現腸道瘜肉,發生率高達57%,其中48%瘜肉屬於腺性瘜肉。
腺瘤性瘜肉分低、中、高惡性度三種,均有可能演變為癌症,而高惡性度腺瘤瘜肉就會被歸為癌前病變。為了避免瘜肉受基因突變影響而癌變,臨床會建議患者盡快手術切除,早期發現的瘜肉。
大腸癌好發於老年人,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50至75歲民眾提供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以期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徵兆,及早治療。但從去年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中,發現30至39歲族群被追捕到瘜肉的比例達51%、40至49歲的瘜肉追捕率高達64%,顯示瘜肉孳生有年輕化的趨勢。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倡天天彩虹蔬果579,鼓勵民眾每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遠離癌症的威脅(攝影/駱慧雯)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倡天天彩虹蔬果579,鼓勵民眾每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遠離癌症的威脅(攝影/駱慧雯)
年輕人長瘜肉 高脂飲食、少蔬果是主因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腫瘤科主任賴基銘進一步分析30至39歲的瘜肉族群,發現僅9%有家族史,顯示家族史不再是提早篩檢大腸癌的唯一指標,應該將危險因子擴大至生活型態,包括過多紅肉攝取、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食物、低纖維、蔬果飲食少,以及久坐少動型,建議此一族群也都應該提早開始自主健康管理,將篩檢年齡提前,以避免讓瘜肉癌化的悲劇發生。
賴基銘醫師表示,過去就曾收治1名16歲男學生,沒有大腸癌的家族史或遺傳基因,但平日愛吃香腸、麥當勞、炸雞、油炸類餅乾等高熱量食物,幾乎不吃青菜,就醫檢查時已是大腸癌第3期。
遠離大腸癌不要等 高危險族群趁早篩檢
如何早期發現瘜肉、遠離大腸癌的威脅?賴基銘醫師提醒,若連續3天出現血便症狀,就應該要盡快做糞便潛血檢查,臨床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可達8至9成,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後,20%至30%有腸道黏膜孳生瘜肉的現象,其中5%會轉化為癌症。

打擊瘜肉,應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做起,更重要的是定期接受篩檢,及早發現和治療。(攝影/駱慧雯)
打擊瘜肉,應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做起,更重要的是定期接受篩檢,及早發現和治療。(攝影/駱慧雯)
此外,針對瘜肉發生率越來越高的年輕族群,醫師也建議依據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性,在不同的年齡啟動篩檢時間表,且平日做好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害的習慣,才能避免瘜肉和大腸癌上身。
  1. 若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者,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每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
  2. 若有10年以上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或潰瘍性大腸炎者,30歲起應每1至2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3. 無大腸癌家族史和基因,但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或久坐不動、嗜菸酒者,自40歲開始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且每3至5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
  4. 無家族史和遺傳基因的一般民眾,建議50歲以後,除定期糞便潛血檢查之外,每3至5年做大腸鏡檢查。

螢幕藍光超傷眼!吃葉黃素真的能保護眼睛嗎?

來源:emilio labrador@flickr, CC BY 2.0
有種保健品叫葉黃素,功能從保護眼睛到抗氧化,被宣傳得挺神奇。其實這個東西很多人應該都接觸過,葉黃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廣泛存在於植物中,容易溶解於脂肪。濃度低時呈現黃色,濃度高時偏向橙紅色。
如果雞吃了這種色素,葉黃素可以累積到皮膚和蛋黃中。雞皮發黃更受消費者喜愛,而顏色深的雞蛋更會被認為「有營養」而且「更好吃」,所以雞飼料中加入葉黃素就可以投消費者之所好。
「飼料中添加色素」會被許多人當作「造假」而口誅筆伐,但如果葉黃素是來自「天然飼料」,那麼就會備受吹捧。其實添加的葉黃素一般是從萬壽菊中萃取的,算起來應該比那些野草蔬菜「高檔」多了。不過雞也分不清吃的色素是來自「天然飼料」還是「人工添加」,反正只要吃了,就能讓蛋黃變得更加誘人。
作為色素,除了添加到飼料中,它直接用於食品中表現得很一般——跟其他的天然色素一樣,穩定性不夠好,價格卻還很貴。
如果只能做飼料添加劑,那麼葉黃素怎麼也只能流連於販夫走卒之間。但它自有不同之處:人的視網膜黃斑部上存在著大量的葉黃素
眼睛是人體中最容易被光傷害的器官。進入眼睛的光線,藍光部分需要被葉黃素吸收。此外,光線產生的自由基,也可以被葉黃素所清除。有一種非常常見的老年疾病叫「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簡稱AMD,一般從50歲之後就可能出現,年紀越大出現比例越高。開始是視力下降,惡化之後會導致失明。
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吃了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或者葉黃素補充劑之後,血液中的葉黃素濃度會升高,而視網膜黃斑上的葉黃素也會增加。也就是說,人體中的葉黃素的確可以透過吃來補充。
但是補充了之後有沒有用呢?


螢幕藍光超傷眼!吃葉黃素真的能保護眼睛嗎?

有過一些小規模研究或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認為「可能有用」。200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的眼科研究所支持進行了一項與年齡老化相關的眼睛疾病研究,簡稱AREDS。這項研究設計了一個含有500毫克維生素C、400單位維生素E、15毫克β-胡蘿蔔素、80毫克鋅和2毫克銅的複合配方。
試驗持續了5年,結果是服用符合配方的AMD病人症狀嚴重惡化的比例要比服用安慰劑的病人低25%。這個結果對於膳食補充劑來說,是很好的效果了。所以,美國眼科學會推薦用這個配方來降低AMD惡化的風險。
不過這個配方有兩個問題。一是β-胡蘿蔔素可能增加吸煙者的肺癌風險,二是這個劑量的鋅已是「安全攝入量」的2倍。在2006年,NIH又開始了AREDS的第二期試驗。這次試驗也是為期5年,考察添加魚油、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去掉β-胡蘿蔔素以及減少鋅等修改配方的效果。
這項實驗還在進行的時候,保健品廠家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依據這項研究的設計來推銷產品了。2013年結果公佈,結論是:在原來的配方基礎上,增加魚油、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都沒有額外的效果。不過,如果病人吃的是不含β-胡蘿蔔素的配方,那麼增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就有明顯的效果。此外,如果病人的飲食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低,那麼添加了這兩種色素的配方也顯示了效果。
研究者對這一結果的解釋是:葉黃素和β-胡蘿蔔素同屬類胡蘿蔔素,在吸收上存在競爭,所以葉黃素和蘿蔔素的作用可能被β-胡蘿蔔素掩蓋了。這一結果的價值在於,可以用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來帶代替配方中的β-胡蘿蔔素,從而避免了後者可能帶來的爭議。
因為葉黃素也是一種抗氧化劑,所以保健品推銷中也把各種抗氧化劑的「可能作用」,比如抗癌、保護心血管等等。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功效」主要是靠「猜想」,而沒有什麼像樣的科學證據支持。
葉黃素對眼睛的保護作用在理論上合理,也有一些實驗證據的支持。它廣泛存在於食物之中,安全方面也沒有太多的擔心。綜合權衡風險與好處,不僅保健品行業,眼科專業人士組成的美國驗光協會,也推薦透過食品或者補充劑來攝入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以保護眼睛
攝入葉黃素首選的途徑還是常規飲食,深綠色蔬菜、甜椒、豌豆、綠花椰菜、南瓜、玉米、雞蛋等等,都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良好來源。目前沒有推薦攝入量,一般認為每天幾毫克到10毫克左右。
常見食物中,100克熟的羽衣甘藍就可以提供20毫克以上,而菠菜或者牛皮菜一般也有十幾毫克,甜椒的5毫克左右也屬高效,而綠花椰菜之類的1毫克也是不小的貢獻。而且,這些食物還含有其他多種人們容易欠缺的營養成分,卻沒有什麼需要限制的成分,本來就應該是多吃的食物。

每周2次激烈運動 糖尿病不藥而癒

2013年底國際糖尿病聯盟發佈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已高達3億8千多萬人,而以台灣而言,全國糖尿病總人數約為172萬,相當於每9.8人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且每4.5人就有1人血糖代謝異常。要戰勝糖尿病須靠長期飲食藥物控制,但英國一名糖尿病患者靠著每周固定做2次劇烈運動的習慣,成功穩定血糖、不藥而癒,連醫師都大感驚奇。
運動、體重控制、飲食挑選,都是預防或是治療糖尿病很重要的方法。
運動、體重控制、飲食挑選,都是預防或是治療糖尿病很重要的方法。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67歲的約翰霍爾(John Hall)患有嚴重糖尿病,連醫師都認定未來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很高,讓霍爾決定乖乖遵照醫師指示,養成每天步行8公里、改變高脂飲食的習慣,但經過多年的努力,病情還是沒有獲得改善。
每周24分鐘,降低血糖血壓值
直到霍爾決定採用自己的方式,改成每周2次劇烈運動,每次12分鐘,運動包括熱身和一系列高強度的有氧運動。經過4個月的劇烈運動計畫後,霍爾的健康情況在原本超出2倍標準值的膽固醇、血壓、血糖數值方面,都奇蹟似地下降了一半之多,醫師也因此告訴霍爾可以不用再服用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藥物。霍爾表示,雖然一天僅有12分鐘的劇烈運動,卻可以讓身體24小時的新陳代謝都成功提高。
約翰霍爾受糖尿病所苦多年,經過4個月高強度劇烈運動計畫,成功讓血糖、血壓值等長期恢復正常,戰勝糖尿病。(圖片/取材自英國《每日郵報》)
約翰霍爾受糖尿病所苦多年,經過4個月高強度劇烈運動計畫,成功讓血糖、血壓值等長期恢復正常,戰勝糖尿病。(圖片/取材自英國《每日郵報》)
視個人病況而異,體重+飲食控制
事實上,這種高強度、短時間的劇烈運動方式,在歐美行之有年,從2005年起,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就研發了一套高強度訓練 (High Intensive Training)法,每周運動3分鐘且時間可隨意調配,每次30秒,共做6次,或每次20秒,共做9次皆可。研究人員指出,對於必須忙碌過日子的現代人來說,或許將會成為未來運動主流。
雖然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靠劇烈運動來治療糖尿病,但最重要的是,就算罹患糖尿病,也別因此認為一輩子都必須靠藥物控制,只要找對最適合自己又健康的做法,從而改善飲食內容與運動方式,相信就能對病情有所改善。而如果已出現血糖代謝異常的症狀時,更要小心避免糖尿病上身,體重的控管與適當運動是不二法門。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酸甜多汁小番茄 有助抗癌護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是義大利人的俗諺,可想而知,番茄對於健康的功效。營養師指出,番茄除了含有維生素及礦物質,更含有人體無法含成的茄紅素;研究顯示,茄紅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對抗自由基,能幫助抗癌,每天只要吃一把酸甜多汁的小番茄,就對健康有所助益。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小蕃茄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更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茄紅素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可以對抗造成人體疾病和老化的元兇自由基,增強免疫力和抗老化,番茄中的茄紅素,對於男性更有保健攝護腺的作用。
根據研究顯示,番茄紅素除具有抗氧化功能外,還有抑制癌細胞增生的作用,及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常吃番茄除了可預防多種癌症,減少罹患如乳癌、肝癌、胃癌、胰臟癌、卵巢癌、食道癌、直腸癌和囗腔癌等風險,還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和男性不育的風險。
番茄對健康的好處已獲得許多研究證實,甚至美國的《時代》雜誌,在 2002 年初即根據科學家實驗的結果,評選番茄為十大保健食品的首位。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想要抗氧化、增加抵抗力,吃番茄是不錯的選擇,尤其40、50歲以上中年男子想預防攝護腺癌,不妨多補充番茄紅素。
趙函穎營養師並建議,每天只要一把小番茄,就可讓健康加分!平常可食用新鮮的小番茄,或是涼拌菜時搭配小番茄及低溫加油烹煮,小番茄中的維生素A可保健眼睛及提高免疫系統,維生素C可抗氧化能養顏美容,茄紅素則可具有對抗自由基及減緩發生慢性疾病,植化素則有抗氧化、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菜中人參!喝鳳梨甘藍汁防癌控血脂


如果現在來一盤燙炒青菜,你想吃什麼蔬菜,許多人會選擇清脆爽口又帶有鮮甜味的高麗菜!事實上,高麗菜不只是蔬菜,其營養價值早被古人認可,且被譽為「菜中人參」,而近年來更有不少研究發現,多吃高麗菜具有防癌、改善胃潰瘍、降血糖和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等好處。
甘藍菜就是俗稱的高麗菜,營養價值豐富,有「菜中人參」的美譽,近年來更被發現具有防癌的功效。
甘藍菜就是俗稱的高麗菜,營養價值豐富,有「菜中人參」的美譽,近年來更被發現具有防癌的功效。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廖珮吟表示,高麗菜又名「甘藍菜」,屬十字花科蕓薹植物,原產於歐洲,中醫藥典《本草拾遺》提到其有「補骨髓,利五臟六腑,利關節,通經絡中結氣,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壯筋骨,去心下結氣」的效果,自古即被視為具有多重功效的健康食物。
而近年來,高麗菜更廣泛被作為研究樣本,結果發現其營養素具有以下4種潛在性的好處。
1.多種抗氧化成分可防癌
高麗菜所含的植化素可以作為重要的抗氧化劑,預防發炎相關的慢性疾病,包括癌症和冠狀動脈疾病。其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包括蘿蔔硫素(surforaphane)可能增強體內酵素系統的解毒能力,中和毒素對DNA產生的傷害;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可能和預防癌細胞轉移有關;吲哚及它的衍生物(indole)可預防乳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
2.維生素U改善胃潰瘍
廖珮吟營養師表示,甘藍菜富含Vitamin U,又稱「甲硫丁氨酸」,能幫助消化性潰瘍的癒合。除甘藍菜之外,萵苣、苜蓿芽等深綠色植物也富含此成分。
3.豐富纖維穩定血糖和血脂
近期研究發現,甘藍菜嫩芽可能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的胰島素阻抗。此外,甘藍菜的膳食纖維量不少,一顆600公克的甘藍菜,所含纖維約7.8克,每天適量攝取可延緩飯後血糖上升、促進血脂肪的代謝。
(關鍵字: 胃潰瘍 , 防癌 , 高麗菜 , 甘藍菜 , 廖珮吟 )

顧好攝護腺 吃薑黃石榴花椰菜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男性50歲以前鮮有前列腺癌問題,但到了60歲到70歲之後,其發生率便急遽升高。根據2013年衛福部公布之台灣十大癌症死因資料顯示,攝護腺癌佔居第7名,不容小覷。而根據英國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有4種食物能夠有助預防攝護腺癌,分別是石榴、綠茶、薑黃與花椰菜。
超級食物花椰菜被WHO評選為十大健康蔬菜,且還是防癌推薦食物。(圖片/華人健康網)
超級食物花椰菜被WHO評選為十大健康蔬菜,且還是防癌推薦食物。(圖片/華人健康網)
超級食物抗氧化佳,降低攝護腺癌指數
由英國劍橋貝德福德醫院(Bedford Hospital)、艾登布魯克醫院(Addenbrooke’s Hospital)共同進行為期6個月的研究,在兩組實驗組別中,一組攝護腺癌患者服用由4種超級食物所製作而成的膠囊,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接著在6個 月過後檢視患者體內的PSA指數(一種測試攝護腺癌病情的指標),發現服用超級食物膠囊的組別,患者的指數明顯下降63%左右。
將食物營養素濃縮成膠囊的方式,的確可以較有效率攝取到抑制癌症的營養素,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這麼方便,因此也有專家針對各種食物在天然狀態下,防癌能力做個別研究。
(關鍵字: 攝護腺 , 防癌 , 花椰菜 , 十字花科 , 超級食物 )

神奇檸檬 神奇功效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檸檬的8大神奇功效。
    1、感冒
    檸檬榨汁,加入砂糖或蜂蜜,再加入溫開水,感冒時一天喝上500~1000毫升,流鼻涕則減輕,感冒好得也快。尤其是感冒初起,喝檸檬汁甚至可因此不藥而愈。
    2、調料
    去盛產海鮮的地方旅遊,出門時帶上幾隻鮮檸檬,精鹽一小袋,吃海鮮時隻需將調料按你喜歡的比例混在一起,多擠上些檸檬汁,用這種調料吃海鮮別提多美瞭。檸檬有醋的酸味,但又不會遮住海鮮的原味,還可去腥,且攜帶方便。
    3、免疫
    檸檬有助於除去人體內的有毒物質,幫助凈化血液,有利保持人體免疫系統的平衡。經常咳嗽,每天喝點檸檬水,堅持一段時間,會好。檸檬果內含有大量檸檬鹽,能夠防治腎結石。
    檸檬汁對風濕病也有很好的療效。檸檬是吸煙女性的福音,多用檸檬刷牙,可使牙齒黑黃的部分變白。
    4、美容
    公元前2500年的巴比倫王國貴族婦女用檸檬汁美容已十分盛行。她們將檸檬制成膏霜,抹在頭發和面部,使頭發柔軟光亮,顏面細膩白嫩。如今在日本和東南亞依然備受青睞。新鮮的檸檬加白糖、冰糖或蜂蜜,每天飲用,能使面容白嫩有光澤,還能防止雀斑及血斑,對治療齒糟膿腫亦有一定作用。
    5、降糖
    每日取鮮檸檬30~50克絞汁或泡水,分3次服,10~15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10~15天。
    6、去屑
    有頭皮屑煩惱的人也可以用檸檬汁來治療,方法是先以一湯匙檸檬汁混合洗發液洗一次,過水後再以兩湯匙的檸檬汁稀釋在兩杯水中沖洗一次。長時間使用你會發現頭皮屑慢慢地消失瞭。


乳頭變色的警告信號

導讀:女子妊娠後,從早孕開始,乳頭、乳暈的顏色就可以加深,從淡紅色逐變為深褐色,這種變化主要由於妊娠後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所致,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

    有的女性,在沒有妊娠的情況下,乳頭、乳暈的顏色也慢慢加深,從粉褐色變為深褐色,如果作 乳房 檢查 可以沒有發現任何病變,但這種顏色的變化提示了該女性此時有“一過性”的體內雌激素增高,或許過一段時間,由於自身調節,雌激素水平恢復正常,乳頭、乳暈顏色亦恢復正常,這仍屬正常的生理變化。

    病理性變化:
    1、乳頭、乳暈顏色加深後,並伴有雙乳頭和乳暈周圍奇癢,乳房體檢時可發現雙側或單側乳房內有增生性病變或囊性增生病變。乳頭、乳暈顏色加深提示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作為靶器官乳房發生病變,是符合發病規律的。

    2、乳頭、乳暈單純性顏色加深,成為深褐色或黑褐色,甚至還可發現乳暈腺周圍有小結節生成,形成突起,此時查乳房時並沒有病變。應該想到病人是否有比較嚴重的肝病存在?這是因為肝病致肝功能下降,雌激素在肝內得不到正常的滅解,致使乳頭、乳暈顏色加深,這同 男性 嚴重肝病者出現的“蜘蛛痣”、“硃砂掌”如出一轍。 

    3、女性卵巢由於患某種良性腫瘤,使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增加,可以導致乳頭乳暈顏色加深,同時乳暈腺周圍可以出現許多小結節。此類病人應盡快就診於婦科,查明病因,及時治療。

    鑒於此,在乳房檢查時,一定要注意乳頭、乳暈顏色的變化。需要弄清乳頭、乳暈顏色的變化是屬於生理性還是病理性,根據變化的特點,作出明確的診斷和積極治療。

    乳頭出水是怎麼回事?

    乳頭出水可能只是乳房功能的一個正常功能。如果真的是那樣,那乳頭出水的問題就能自行解決了。避免對乳頭的刺激,例如:經常檢查乳頭滲漏。因為,刺激實際上會使滲漏的問題持續。

    除了是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之外,其他乳頭滲水的病因還可能是:

    乳腺膨脹:乳腺膨脹是乳頭出水的一個最常見原因。

    乳頭瘤:乳頭瘤是在乳液管道裡面生長的一種體積很小的良性腫瘤。

    乳漏:和乳漏相關的乳頭出水,通常都是滲出顏色較清的白色液體。

    受傷:車禍中氣囊的撞擊或運動中對乳房的撞擊,這些撞擊都可能導致乳頭出水。 

    囊腫:正在分泌乳汁的婦女出現乳頭出水的狀況通常都是由於囊腫。

    纖維囊性改變:乳房的纖維囊性改變導致胸脯變大和脆弱,並且會滲出清黃,淡綠的液體。

    乳癌:乳癌造成乳頭出水的幾率很低,但乳頭出水也有可能表示,管內乳癌或者入侵性的乳癌。如果你的出水是帶血的,自發的,並且僅僅在一邊乳房發生,你需要及時去咨詢醫生。

    女性乳頭凹陷是病嗎?

    乳頭凹陷是女性的常見病。引起乳頭凹陷最為常見的原因有如下幾種:

    衣著過於緊束:特別是女性在乳房發育期 內衣 過緊,很容易導致乳頭凹陷。

    乳罩使用不當:乳罩過小、過緊,使用過早,都會引起乳頭凹陷。

    乳頭凹陷與遺傳也有一定關係,臨床觀察母親一代人中有乳頭凹陷史者,下一代罹患乳頭凹陷的可能比正常人要高。

    乳頭凹陷是有辦法糾正和治療的,但關鍵在於預防。

    乳頭凹陷應從少女時期抓起。凡是母親、姨媽等直系親屬中的女性有乳頭凹陷者,應作為預防的重點對象。 

    乳頭乳暈瘙癢意味什麼?

    有些患者乳房部可能還沒有發現明確腫塊,僅僅是乳頭及乳暈部瘙癢、皮疹,看起來像濕疹一樣,其實這也可能是患了一種特殊的癌,即Paget’s病,也就是乳頭濕疹樣乳腺癌。所以,不要忽略了小小的變化。

    當然,乳頭乳暈部的濕疹樣改變,不一定都是癌,其中有些就是單純的濕疹。那麼,什麼樣的情況應引起特別警惕呢?一般來講,如果單側的乳頭乳暈部發生濕疹樣改變,且經久不愈者,則濕疹樣癌的可能性大。其主要表現為初期乳頭奇癢或輕度灼痛,繼之乳頭乳暈的 皮膚 發紅,出現輕度糜爛,表面常有黃褐色或灰色的鱗屑狀痂皮附著,病變區域皮膚粗糙、增厚而堅硬,與周圍分界清楚,以後還可發生患側乳頭凹陷或糜爛腐蝕,或於乳房內可觸及質硬的腫塊。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薑黃素抗癌 有效且無副作用


薑黃素抗癌 有效且無副作用

發表時間: 8/29/2013
薑黃素這個薑黃裡的主要活性成分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醫療價值,可能是今日最棒的藥用香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腫瘤醫學專家薩拉絲瓦蒂 (Dr. Saraswati Sukumar) 對此深信不疑,她近日舉辦了大型研討會,重點就聚焦在薑黃素對抗糖尿病、炎症甚至癌症的驚人效果。

這種香料長久以來都被添加在印度傳統料理當中,印度籍的薩拉絲瓦蒂對此瞭若指掌,她研究薑黃素多年,因此發現薑黃在醫學上的重要潛力;除了平息炎性疼痛和促進傷口癒合之外,它還是神奇的抗癌營養素 ─ 流行病學上表明在飲食中含有高劑量薑黃素的人癌症的發病率也較低。

已經有許多科學研究證實炎症與癌症的關係,高達 25% 的癌症都是由慢性炎症導致的,其餘 75% 的癌症薑黃素同樣也可修復。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醫學研究中心就揭露:薑黃素事實上會尋找惡性腫瘤細胞並改變對 DNA 的調整以殺死它們,但會留下健康的細胞和 DNA,而不致引起有害的副作用。

薑黃素還具有調節整個身體系統的能力,將這種香料添加在飲食中是促進整體健康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其它研究中薑黃素的作用還包括了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抑制與第二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和阿茲海默症有關的症狀、抑制愛滋病毒複製、抑制腫瘤形成、促進傷口癒合、防止肝損傷、增加膽汁分泌、預防白內障、防止肺毒和纖維化等等。

記得主動吃素!癌友的飲食之道


臨床上,常看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形。譬如癌症病人的家屬或朋友,包括父母、兒女,燉煮了山珍海味、各種大補湯給病人吃,但病人根本吃不下,這些食物就堆在病床旁的桌上。其實,所有進行過化療的癌友都有這樣的經驗:化療藥和標靶藥造成的第一個影響就在腸胃;很難過、吃什麼都吃不下,反而是一些清粥或清湯,比較好入口,喝下去比較舒服。
當開完刀後,經過了一個晚上,其實他們只想吃些清淡的食物,例如,一碗或溫或涼的清湯。不是他們不想享用美食,而是動過手術的傷口或化療、放療造成的副作用,讓他們根本無福消受。
營養是補到誰?
西醫一向主張癌症病人病後要吃高蛋白,甚至濃縮的營養品,以增加體力、營養和抵抗力。因此病人家屬花了很多錢買來食材,再細心燉煮給病人,但病人卻往往吃不下。癌友因胃口不好,吃不下高蛋白質的食物是一回事,而我關心的則是另一個問題:這麼營養的東西,到最後是補到了誰?我們在種田時,「施肥」是很重要的一環,決定了稻子收穫的多寡。但何時要施肥很重要,有經驗的農人都知道,必須先將雜草除盡再施肥。如果雜草未除盡就施肥,誰受益最大?當然是「春風吹又生」的雜草。
同樣地,補品落到癌友肚子裡,誰吃得快?當然是癌細胞吃得快。癌細胞要進化,成長要快,就像發育中的孩子,吸收營養比一般的細胞還快。它就像雜草一樣,吸收營養比稻子快。癌友在此面臨一個兩難局面:吃營養的高蛋白食物,可能反而成了資敵的養料;不吃,又怕體力不夠應付難纏的癌細胞。因此,癌友要有選擇性的吃,吃雜草或癌細胞比較不喜歡吃但其實能帶來養分的食物。我個人覺得,素食就有這個功效。癌細胞也會吸收素食的營養,但成長的速度不會那麼快。
有很多年紀大的老人家得了癌症,腫瘤很大,但卻不會很快成長。因為老人家一般沒有吃牛肉等高蛋白質食物的習慣,他們本來的食量就很小,雖然沒有怎麼補到身體,但對癌細胞的殺傷力更大。
飲食的兩大原則:原味和清淡
飲食均衡、營養,才能恢復元氣,增強對各種治療的接受能力,健全體內的免疫系統,延緩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患者應視自己為正常人,不刻意多吃或少吃某種食物,只要是天然、新鮮、沒有發霉、未經加工的食品,都可以食用。
我個人覺得癌友的飲食有兩大原則:一是吃原味食物。不論是肉類或蔬菜水果,盡量吃「本來面目」的食物,少吃經過人工加工的食品。舉例來說,吃雞腿就比吃雞塊安全,因為你不知道以碎肉製造的雞塊,在過程中添加了多少東西。全世界的速食業龍頭,都曾爆出使用劣質牛肉渣製作漢堡的醜聞,標竿企業尚且如此不顧企業道德和形象,我們對其他的速食要如何放心?
在此情形下,當然是吃接近原來面目的食物比較保險。例如蔬菜、水果最好吃自然生長的,如是有機食品當然更保險。但在素菜中佔相當大分量的豆類加工品,如果直接吃豆腐、豆漿等只經過初級加工的豆類製品,要比在製造過程中,不知道加了什麼東西的素雞、素肉、素魚,甚至魚豆腐、百頁豆腐等要安全一些。而精緻的白米、白麵,比起糙米,當然離「原味」遠一些。
吃「原味」還包括不吃基改作物及以其為原料的加工品。基因類農作物被「先進」國家吹棒上了天,種種好處說得哇啦哇啦,但其後極可能會產生的「流毒」,已經讓全世界精明的消費者及消保團體如臨大敵,戒慎恐懼。
很多人並不排斥基因農作物及其加工品,超市、便利商店、量販店、雜貨店中充斥著基因食物加工品。我建議癌友盡量不要食用這類食品。因為,如果讓我選擇,絕對不會把這些「高科技產品」吞進肚子裡,尤其是身體裡還潛伏著蠢蠢欲動的癌細胞時,誰知道它們會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
至於那些加了許多人工添加物的臘味、醃漬物、燒烤、油炸及加了眾多人工甘味、人工香精、人工色素及一堆化學物的食品,我想所有的癌友都知道該怎麼做,毋須贅言。
第二個原則就是:要吃清淡的食物。一些西醫會在癌症病人做化療時,建議他們多吃蛋白質或紅肉,以獲得足夠的蛋白質。但我覺得那個時機並不適合大補特補。當然如果癌友胃口好,什麼都能下肚,那是最理想的狀況,但這種情形並不多見,大部分的癌症病人在手術、化療、放療後都沒什麼胃口,反而是清淡的食物較受歡迎。
主動吃素,被動吃葷
當然,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癌友在生病之後,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觀念,開始嘗試做出改變,例如喜歡熬夜的乖乖的按時間上床睡覺了,而許多「肉食動物」也轉而開始嘗試吃素了。
對於這些為數越來越多的朋友,我的建議是:主動吃素,被動吃葷。我自己也一向奉行此一原則。主動吃素,不是讓你大快朵頤,大吃一些經過加工,以「幾可亂真」為標榜的素肉、素雞、素魚、素丸等「素食」,這些多數由轉基因食品為原料所製造的加工食品,而是盡可能去吃最接近原味的蔬菜、水果。當然,農藥殘留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許多人鼓勵癌友生食蔬菜等農產品,包括沙拉或打成蔬菜汁。站在中醫師的立場,我並不太認同這種作法,因為很多癌症病人經歷過治療後,腸胃很弱,若直接攝取「生鮮」蔬菜,如果過量,也會產生問題。
依我的看法,還是傳統一點,煮一煮或炒一下,比較保險。至於「被動吃葷」,則是因應社會環境的一種權宜之計。雖然素食人口越來越多,但在社會中行走,難免碰到有人思慮不周,只準備了滿桌葷菜或排骨、雞腿便當的時候,這時若要求人家尊重你的素食習慣,未免小題大作、不合時宜。碰到這種情況,可看看滿桌的葷菜或便當,有什麼符合「原味、清淡」兩大原則的葷菜或「肉邊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還是吃不飽或不過癮,借用癌友蔡維國的一句話:「沒關係!慢慢吃,不要緊張,我們配合大家時間,待出去時再喝喝牛奶,補充營養。」如此豁達,正是新手癌友可以學習的地方。
文章引用自: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8/17743?page=4



每天散步90分鐘 乳癌風險降3成


多活動是讓身體遠離疾病威脅最簡單的方法,不過究竟活動量要多大,才能達到促進健康的好處呢?其實,包含做家事等日常活動在內,每天只需要有10個小時的溫和運動時間,就可以減少疾病產生的威脅。此外,每天走路散步90分鐘,還可以幫助降低乳癌風險達30%,坐太久時,記得快起來動一動!
每天活動量保持在至少90分鐘,就可以有效預防乳癌的發生。
每天活動量保持在至少90分鐘,就可以有效預防乳癌的發生。
運動量多寡,影響乳癌風險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發表在「癌症」(Cancer)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比較3059名20~98歲女性(其中包含1504名乳癌患者)的生活方式,要求受試者記錄每周的活動量,包括像是走路、家事雜務、騎腳踏車或是慢跑等。接著統計發現,每周總活動量達19小時的族群,在罹患乳癌的機率上降低了30%;約等於每天有60~90分鐘的活動量。
不過,研究結果也發現,女性如果有體重增加、過胖的情形出現,相對也會降低活動量對於預防癌症的功效,過去牛津大學的研究也曾指出,體重過胖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還比抽菸或喝酒者來得高。研究人員推估,運動可以減少脂肪細胞組織的生成,進而抑制腫瘤發展的潛在可能,而肥胖的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荷爾蒙濃度較高,變成助長腫瘤發展的原因。
(關鍵字: 乳癌 , 運動 , 防癌 , 走路 , 女性 )

防攝護腺癌 每天2把核桃就足夠


攝護腺癌可說是男性最大的健康煩惱之一,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50歲之後癌症的風險更是大為提高,而攝護腺的保健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科學家研究發現,堅果類中的核桃可能就是預防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關鍵食品,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把大約57公克的核桃,就能有效降低攝護腺癌發生的機率。
研究指出,核桃含有優良抗氧化能力,對於男性預防攝護腺癌有幫助。(圖片/取材自英國《每日郵報》)
研究指出,核桃含有優良抗氧化能力,對於男性預防攝護腺癌有幫助。(圖片/取材自英國《每日郵報》)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指出,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 Health Science Center)為免疫缺陷老鼠注射人類的攝護腺癌細胞,經過3~4周的時間,癌細胞就會在老鼠體內開始大量蔓延,接著研究人員將罹癌老鼠分為兩組,一組在飲食中加入核桃,另一組則維持一般飲食。
有助縮小腫瘤體積、降低風險
刊於「癌症探索」醫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指出,在16隻有吃核桃的老鼠組別中,有3隻體內產生攝護腺腫瘤,而在32隻一般飲食的組別中有14隻有攝護腺癌腫瘤,比例約為44%。此外,核桃組別的老鼠體內腫瘤尺寸都較小,平均縮小4分之1。
(關鍵字: 攝護腺癌 , 男性 , 堅果 , 核桃 , 抗氧化 )


 南瓜籽油
男人必備保養品
南瓜籽油 說到南瓜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南瓜可說是西方人在節日時必看到的食品,尤其是南瓜經裝飾後做成的鬼怪,更是大家時常見到的,然而在現代南瓜不只是一般的食物,同時也是廣泛使用的保健食品。

南瓜籽油(南瓜子油)包含了數種有效成份:必需脂肪酸、胺基酸、礦物質及維他命。並且富含數種照顧男性健康的成份,特別植物固醇和植物角鯊烯,適合熟年男性補充,促使代謝澎湃舒暢!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牛樟芝無效? 林試所提論文背書

牛樟芝無效? 林試所提論文背書

牛樟芝號稱能養生、保肝,但經濟部委託生技業者,進行動物實驗,卻發現對腎上腺具高毒性,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就要民眾別吃了,不過,替牛樟芝命名,有台灣牛樟芝權威的張東柱,以及前林務局長何偉真博士,都質疑研究的劑量超高,不應該一筆抹煞牛樟芝的功效。
牛樟芝到底有沒有保健功效,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搬出人工培育的牛樟芝,說分明,研究牛樟芝的大葉大學教授何偉真,本身就常年食用牛樟芝,強調牛樟芝還治好兒子的B肝。
不過,經濟部委外的實驗報告卻說,牛樟芝有毒,看過這篇報告的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話說得很直接,何偉真質疑報告的安全劑量,替牛樟芝命名的林業試驗所長張東柱,更拿出國內外上百篇研究牛樟芝的論文,替牛樟芝的功效背書。
從報告到功效,學界跟醫界,完全不同調,林試所呼籲讓更多醫界和學界人士,參與研究,不要以偏蓋全。

罹癌吃牛樟芝 乾脆盜伐牛樟木自己種牛樟芝

罹癌吃牛樟芝 乾脆盜伐牛樟木自己種牛樟芝

桃園一名吳姓男子因為罹患腎臟疾病接觸牛樟芝,發現有龐大利潤,和妻子共組牛樟木盜伐集團,找來同夥深入山區國有林班地,竊取牛樟、扁柏、紅檜等樹種。新竹檢警和保七總隊聯手,逮捕吳姓夫妻等十一人,查扣牛樟木達十八公噸,檢警估計市價超過三千六百萬元。(彭清仁報導)
新竹地檢署檢察官鄒茂瑜指揮新竹市警第三分局、保七總隊和林務局等單位,在桃竹苗、台北、高雄和台中地區同步收網,破獲一個盜伐牛樟木集團,並逮捕主嫌吳姓夫妻等十一人,起出超過十八公噸的牛樟木,而桃園和苗栗兩家生技公司,則是代為處理培育的牛樟芝,檢警估計查扣的贓物市價超過三千六百萬元。
警方指出,主嫌吳姓男子由於罹患腎臟疾病而接觸牛樟芝,發現牛樟芝不但有延緩病情效果,而且有龐大的利潤,於是乾脆找妻子和同夥共組盜伐集團,還在桃園開設一家生技公司,自產自銷。不但尖石山區牛樟木遭盜伐,就連國有林班地內的珍貴的紅檜、扁柏也遭盜採,並製做成高檔藝術品變賣牟利。警方經過三個月的追查,發現這個牛樟芝盜伐集團的產品,行銷全台各地,警方在兩家生技公司的貨櫃屋內,也查扣大批正在栽培牛樟芝的木塊。由於這個犯罪集團分工相當細密,警方除了先行將吳姓主嫌夫妻等十一人依竊盜和森林法罪嫌移送之外,也就查扣的帳冊資料進一步追查下游的共犯到案當中。